蚊   子         首頁 | 向上 | 公司簡介 | 環境清潔 | 工程實績 | 客服信箱 | 加入我們
  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老鼠 | 蟑螂 | 蚊子 | 螞蟻 | 蒼蠅 | 跳蚤 | 塵螨 | 白蟻 | 蛾蚋 | 小黑蚊 | 紅火蟻
 

  蚊子生態說明
  生活史
  傳染之疾病
  預防方法
  戰鬥小秘訣
 
 


蚊子

蚊類屬雙翅目蚊科(Culicidac),為重要的醫學昆蟲。蚊不但叮吸人血,並且亦傳播多種疾病,如瘧疾、日本腦炎、登革熱、血絲蟲病等。蚊蟲的發育生活史為完全變態,亦即卵孵化成為幼蟲(孑孓)幼蟲經 三次脫皮而化蛹,蛹經數日即羽化為成蟲。幼蟲、蛹均生活於水中,離開水面即行死亡,故知積水為 蚊蟲滋生最重要的條件,沒有水就不會有蚊蟲發生。


生活史

蛾蚋之卵期為2日;幼蟲四個齡期,約14日開始化蛹;蛹約3-4日羽化。雌成蟲抱卵的平均數是250粒,約在羽化後的3-4日會開始產卵。成蟲羽化後3,4天就開始死亡,14內大部分的成蟲 會死亡;但也有活過一個月的紀錄。
 


傳染之疾病

蠅蛆病。


預防方法

環境整頓,蛾蚋主要孳生在各種"積水"之中,只要把容器積水倒掉、地板或水槽積除、 室外的水溝維持暢通,就可以把蛾蚋的數量控制住。

在化糞池中孳生的幼蟲,可以由抽水馬桶中投入昆蟲生長調節劑,可同時達到防治蛾蚋和
白腹叢蚊的目的。


戰鬥小秘訣

主要孳生在含有腐敗有機的淺水域中,避免積水,即可控制數量。

蛾蚋飛行力很差,使用電蚊拍、蒼蠅拍甚至吸塵器就可以有效清除了。

做長期的防制病媒,是防治蚋病媒最理想的途徑。   
 

二、台灣常見蚊子的生態與疾病關係:

種類

孳生源

生長史

活躍季節

傳染疾病

中華瘧蚊

稻田、灌溉溝渠、水窟、水池

2~3週

6~7月

間日瘧、三日瘧、鞭毛蟲、

日本腦炎、斑氏絲蟲

矮小瘧蚊

山腳溪流、清澄灌溉溝渠、滲出水

16日

6~7月

惡性瘧、間日瘧、

三日瘧、鞭毛蟲

白線斑蚊

人工容器、竹筒、樹穴

8~10日

 

黃熱病、登革熱

埃及斑蚊

人工容器

8~10日

6~11月

黃熱病、登革熱、

斑氏絲蟲

白腹叢蚊

便池、人工容器、竹筒、樹穴、

姑婆芋

 

 

絲蟲病、日本腦炎、

登革熱

三斑家蚊

稻田、水窟

 

 

日本腦炎

熱帶家蚊

人工容器、水窟、水池、排水溝

10~14日

3~4月、11~12月

斑氏絲蟲、日本腦炎、

黃熱病

地下家蚊

積水地下室、化糞池、儲水槽

9~4日

3~4月、11~12月

騷擾性蟲害

小黑蚊

潮濕之土壤

12~15日

6~7月

騷擾性蟲害     


三、熱帶家蚊生態及防治:

熱帶家蚊(Culex quinquefasciatus 以前常稱為Culex fatigans),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見的蚊子,也是住家常種類。本種蚊蟲為血絲蟲病(filariasis或稱象皮病)病媒,在台灣及澎湖,金門、馬祖等地區傳染班氏血絲蟲。雖然,上述地區已無血絲蟲病的病例發生,但熱帶家蚊仍普遍存在,為重要的騷擾性蚊蟲。熱帶家蚊為夜行性蚊蟲,日間大多庭於室內特別是臥室陰暗處,但亦會停於戶外牛欄、豬舍或草叢中。日落後,陸續從棲息處飛出活動。在傍晚時,雄蟲常常有群舞(swarming)之現象,為其求偶行為,雌蟲藉此找到雄蟲進行交尾。雌蟲吸血主要在夜間,特別在午夜前一個小時為高峰。

熱帶家蚊之防治,主要以孳生源的處理最有效。清除孳生幼蟲的容器,疏通溝渠,清除溝中雜草,使水流暢通等措施均為治本之道。成蟲防治可用空間噴灑殺蟲劑或捕蚊燈等方法處理。

四、地下家蚊生態及防治:

地下家蚊(Culexpipiens molestus)主要分布於溫帶地區,是一種不吸血液可產卵的蚊種。地下家蚊為最近入侵台灣的蚊蟲,主要孳生於大樓的地下室,例如:積水地下室、覆蓋不完全的化糞池…等,據推測:愈來愈多地下化工程開挖以及工地地下層積水處,都是地下家蚊最佳的孳生地。

活動力  一般的蚊子都在初春和晚秋這段期間活動,冬天時則躲藏再畜舍或適當的隱避場所,直到隔年春天才又繼續大量出現。然而地下家蚊則是全年活動,絲毫不受季節的影響,尤其冬天的來臨的時候,蚊蟲的數量並沒有因為寒冷而減少,反而更加活躍。 

防治 地下家蚊,首先要找出孳生源,一般以大樓地下室污水槽為主,地下室其他積水容器亦有可能。室外則以建築工地的地下室積水或下水道較有可能。孳生源之處理亦有機磷劑或昆蟲生長調節劑處理可有效殺死幼蟲。成蟲防治可用空間噴灑或捕蟲燈防治,但仍須配合幼蟲防治效果較佳。

埃及斑蚊(Aedes aegypti)與白線斑蚊(Aedes albopictus)為台灣地區登革熱之重要病媒蚊。登革熱(dengue fever)又叫天狗熱或骨痛病,是ㄧ種斑蚊為傳播媒介而感染人類的傳染性熱病,病原體是濾過性病毒,病毒有四種血清型。此種疾病造成患者發高燒、頭痛、肌肉痛、關節痛、後眼窩痛、發疹、全身發癢等症狀;第二次感染時,患者亦可能誘發更嚴重之登革出血熱。
 

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生台習性比較表

生態習性

埃及斑蚊

白線斑蚊

1.雌蚊吸血時間

晝間吸血10-12時    14-16時

晝間吸血10-12時    14-16時

 2.吸血習性

雌蚊叮咬時,令人痛癢警覺,吸血易受干擾而中斷,因此必須更換吸血對象,再次吸血

叮咬吸血時,較不易感覺,不受干擾影響

3.成蟲食性

 

是吸人血,頻頻叮咬

除吸人血外,亦吸其它動物血,ㄧ次吸足

4.成蟲飛行力

 

飛行力不強,分布於孳生源50~150公尺範圍內

成蟲分布於孳生場所50~100公尺範圍內

 

5.成蟲棲息特性

 

性喜室內,(房間內吊掛之衣物,窗簾,傢俱及其他陰暗之角落),但居家附近空地庭院,亦常分布

性喜室外(草叢,雜物堆),但住家附近,前庭後院、室內,亦常分布

  6.  幼蟲孑孓滋生於

       各種容器積水內

花瓶、水盤、空瓶、空罐、貯水槽、廢輪胎、地下室積水

除人工容器之積水外,幼蟲亦孳生漁竹筒、樹洞等植物積水中

7.成蟲壽命

30天

14天

8.台灣地區之分布

 

性喜濕熱,分布於北迴歸線以南之南部八縣市

較耐寒,全島分布

9.限制因子

氣溫、血源動物、積水容器

降雨量、蒸發量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 


             
 


 
 
  首頁 | 向上 | 公司簡介 | 環境清潔 | 工程實績 | 客服信箱 | 加入我們